创新国际多轨距铁路养护技术 深化国际铁路互联互通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4-09-16 02:23:35
产品详情

  中国高铁作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在高铁建设发展、自主创新成果、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装备”)作为国内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在面对全球铁路领域轨距、限界、轴重等标准不一,以及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巨大挑战下,由铁建装备总工程师张宝明带领的团队从未放弃,从始至终坚持创新引领,在国际多轨距铁路大型养护装备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的项目中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了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88年,中国人民第6441工厂被铁道部确定为“大型养路机械定点生产厂”,从此走上了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道路。

  1990年,昆明机械厂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养路机械--08-32捣固车,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后,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公司相继研制出清筛、捣固、配砟、稳定等多个系列、百余种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填补了我国养路机械产品品种和作业形式的空白,使我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跨越了与发达国家近三十年的差距,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如今,铁建装备已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研发、制造及服务提供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生产规模和出售的收益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作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几十年来,铁建装备一直践行着这条黄金定律,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了一批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主持制定了一批大型养路机械行业技术标准。

  张宝明介绍,大型养路机械用于高铁的建设以及后期线路的维修养护,但由于全球铁路领域轨距各有不同,常见的有1000毫米的窄轨、1435毫米的准轨以及1520毫米和1676毫米的宽轨等,所以大型养路机械的创新开发首先就要适应各个国家不同轨距的需求。经过他们不断的努力,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了“同轨距最小限界”设计准则。这不仅为全球铁路大型养护装备的统一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规划了6类32种型谱,极大地丰富了装备谱系。

  同时,为了适应国际多轨距,应对不同线路结构、参数差异大的问题,张宝明的团队首创了“基于有限约束B样条拟合+分区优化算法”的新一代轨道几何参数系统,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实现了技术的自主可控。

  在大型养路机械的智能化方面,张宝明团队研制的智能电气控制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精度和稳定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为铁路养护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树立了新的标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不仅降低了人对机器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机器操作中的安全性,而且还保证了机器的作业质量以及设备的健康状态。”张宝明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张宝明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建成了变轨距试验线并开发工艺工装,实现了国际多轨距装备的混线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建设和运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不同国家管理要求不一样,施工组织不一样,线路条件差异很大,那么怎么适应才是最大困难。”张宝明说。未解决项目出口到不同国家所遇到的难题,张宝明的团队需要去到当地明白他们的施工组织方式、管理要求、法律和法规、风土人情以及天气特征情况等多方面情况,才能因地制宜,进行一定的技术优化和调整。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出售的收益、新增税收等,有力带动周边高端装备产业链配套与发展。

  国际多轨距铁路大型养护装备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属于轨道交通线路维护领域原创性成果,代表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单弦测量、立轴捣固等关键技术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是在全球铁路养护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铁路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张宝明介绍,未来,项目组将全方面围绕标准化、简统化、智能化、绿色化进一步开展产品研制,把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产品上,引领铁路养护装备的创新工作更上新台阶。(禹诗琪/文 仕诗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