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新论】深化绿色理念 推动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2024-08-30 09:53:22
产品详情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入推进,我国绿色金融呈现蒸蒸日上、快速壮大的趋势。截至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余额超30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我国绿色金融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据麦肯锡测算,为达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未来每年绿色金融需求达到8万亿元至11万亿元,目前仍存较大缺口。

  财富管理行业是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银行理财为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打理财产的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预测,未来两年个人可投总资产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8%-9%,到2024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突破300万亿元的关口。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预计2024年存续规模有望达到29万亿元左右。

  从全球范围看,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因素纳入考虑的投资策略已成为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重点,预计到2025年,全球可持续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而绿色可持续性投资已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应深入实施绿色金融战略,将绿色金融、ESG相关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产品融入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当中,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的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引领作用,开拓绿色金融的融资渠道,成为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助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财富管理机构应积极推动绿色可持续投资实践,通过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和业务体系,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产品研制、投资策略、考核激励、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核心经营管理流程,全方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构建绿色产品体系,强化绿色可持续金融工具创新。财富管理机构要逐步明晰绿色和ESG相关打理财产的产品的定义,制定绿色财富管理产品分类标准,明确绿色财富管理概念。制定相关指引和准则,明确绿色可持续投资的具体实际的要求、标准和行业发展规范。鼓励财富管理机构积极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对发行的产品明确投向活动和绿色项目资金占比,绿色可持续投资原则纳入投资政策中。通过建立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创新平台、研发绿色金融理财产品。例如,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推动碳金融发展,探索并落地实施了全国首单的湿地碳汇贷、茶园碳汇贷以及建筑节能改造保险项下的“建筑减碳贷”等多种创新绿色融资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看,强化绿色可持续投资管理上的水准,优化策略,丰富社会主体参与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渠道,吸引更加多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可持续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结合,增强可持续投资的社会效应。

  二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公开披露提升绿色金融理财产品的绿色溢价能力。构建统一的绿色财富管理环境效益信息公开披露标准。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正在地方监管部门指导下牵头制定地方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公开披露指标要求。应鼓励资管机构等财富管理行业主体参考这一指标体系披露投融资环境效益表现。同时,完善公募证券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完善公募证券强制性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框架,扩大披露主体范围,细化披露要求,强化监管和处罚。鼓励多个主体共同披露环境信息,形成联合披露机制。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数据库。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投资者判断、识别绿色资产价值提供更多便利,为绿色金融理财产品的估值溢价提升提供更多基础保障。

  三是积极主动扩大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的生态圈,实现投融联动、共赢发展。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做好有关政策制定,特别是要培育投资方、融资方,以及咨询、市场撮合商等多种类型主体的参与,加大绿色金融参与者培养力度。例如,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作为全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前谋划,率先提出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的青岛方案,争取先行先试,以便为全国推动和优化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从融资方角度看,要加强绿色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上市公司完善ESG体系;发挥国有企业ESG实践的“溢出效应”,完善基于自愿合规的绿色治理机制;升级ESG评价体系,解决上市公司ESG评级被低估问题;形成ESG价值共创机制,助力中国特色ESG评估体系建设;将金融机构投资ESG债券的情况纳入监管考核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投资ESG债券的需求和热情,丰富绿色金融投资产品。

  从投资方角度看,要提升投资方的绿色低碳与ESG投资意识,操作上可参考早期对基金评价业务的管理办法,将ESG公开评价业务纳入监管范围,着重培育一批有能力的专业机构,形成本土化具有市场公信力的ESG上市公司评价体系,提升对国内及国外资金的市场影响力。

  从第三方参与机构角度看,要积极吸引和鼓励财富管理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鼓励国际优秀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建立分支机构或设立合资机构的形式,在国内展业,吸引全球投入资金的人在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开展投融资活动,为绿色金融市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广泛资金支持。

  四是加强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融合了环境科学、可持续科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对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提出了挑战。加强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的专业相关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研究团队,深化对于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的认知是重要前提。探索在高校开设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相关专业或相关课程,通过开设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课程、开展专业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机会、举办相关比赛活动等,推动金融、环境和可持续相关领域的跨学科教育,以期培养出一批熟悉绿色与可持续金融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人才,助力应对交叉领域难题和挑战。作为基础教育和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高校借鉴现有职业考试经验,开发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资质认证机制,编制认证学习教材,形成持续学习机制,做到绿色可持续性财富管理持证上岗。目前青岛市正依托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力打造金融人才高地,广泛吸引高端金融人才向青岛集聚,形成了金融高层次人才引进、赋能、培育的良好机制,为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构建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监管政策体系。探索制定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发展政策,明确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界定和分类,防止“漂绿”。完善信息公开披露规则和标准,强化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重点主体的信息公开披露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探索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投资认证,建立统一的监测和统计平台,加强市场分析和研判,有效引导绿色可持续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热情参加制定可持续投资方面的国际准则,充分结合我国真实的情况,提出政策意见和建议,提升我国在财富管理绿色可持续性国际准则制定的话语权。

  展望未来,财富管理行业要继续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策略,以“绿色理财”为引领,不断的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效,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大力量。同时,持续加强绿色能力建设,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邢天才系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辽宁省金融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辽宁省金融业校企联盟秘书长。侯瑜系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军系东北财经大学青岛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本文得到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