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交建设向“新”而行 加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0 19:00:58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首页

  近年来,作为浙江交通集团旗下专业化的交通建设管理公司,浙交建设紧紧围绕该集团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聚焦交通建设主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生产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公司在交通建设领域屡创佳绩,先后建成乐清湾大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和杭甬复线宁波一期等重大交通项目,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和钱江杯等多个奖项,行业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5月17日,经中国公路学会鉴定,杭甬复线宁波一期项目《海域大型互通枢纽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和《高速公路废弃泥浆及钻渣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探讨研究》两项科研课题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浙交建设坚持“源于工程、服务工程、高于工程”的原则,依托重点项目建设实践,紧盯交通重点领域和“卡脖子”工程难题进行攻关突围,增强工程关键技术的控制力和标准的主导力。近年来,公司在高速项目建设方面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科研攻关成果显著。其中,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测量关键技术、机制砂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等新技术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等项目中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企业主导的《东海海域跨海工程全寿命分析与耐久性控制技术探讨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提升跨海桥梁工程的应用研究》等多个项目,经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定,3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获得中国公路学会评选的2023年度“桥梁创新工程”,《北斗星地协同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在2023年度湖北省科技奖评审中,被评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浙交建设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中的技术难点,针对路基路面质量、长大桥隧和改扩建工程交通管控技术等方向,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探索长寿命沥青路面、山岭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交通管控关键技术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同时,以现场施工痛难点为导向,积极开展“三微改”“五小创新”等活动,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形成“海域钢混组合梁桥面板质量提升工艺”“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UHPC覆面新型结构”等一系列工艺提升亮点,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交通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建设过程中,浙交建设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数字化管理、指尖上生产、可视化监管”的智慧建设理念,基于“大数据、大系统、大交融”数据底座,构建“智慧党建、智慧管理、智慧建造、智慧安管”四位一体的智慧建设管理平台,全方面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该项目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验收,智慧建造成果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作为杭绍甬高速的最后一环,杭甬复线宁波三期正在加紧向前延伸。该项目创新研发“一键化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通过种种智能传感器,连通内外网数据,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车辆、设备、安全及环境等进行智能监控,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同样,快速“生长”的甬台温改扩建台州北段项目也有他们的智慧秘诀。这里的智慧梁场实行“厂房式”流水化生产,全面采用数字孪生监管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控梁板生产进度与出梁质量。同时,依托智能钢筋加工、智能蒸养、智能压浆、智能全自动喷淋养护等系统,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的智慧管理,通过数控机械化加工、流水化生产、智慧化管控,大幅度提高出梁速度,制梁效率同比增长42.9%。

  智慧梁场、智慧隧道、数字计量、软基智能监控技术、试验监管在线和数字征迁……一系列智能化场景的探索应用,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与效率,也推动了行业的升级和变革。

  此外,依托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的智慧建设探索和实践成果,公司还牵头编制了行业首部《高速公路智慧建设管理标准》。目前,该标准已通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审查即将发布,未来将引领高速公路智慧建设的发展方向。

  按照“开放式、小核心、大协作、育人才、创效益”的思路,公司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打造“交建智库”。公司汇聚跨海桥梁、智慧高速等专家力量以及各参建单位技术骨干等,成立公司级技术专家委员会和总工程师技术协作委员会,为公司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提供坚强的才智支撑。浙交建设两委会平台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1名和杭州市D类以上人才6名,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并推动人才的持续培养和发展。

  融入“产业联盟”。热情参加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组建,公司成为浙江省数智交通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借力产业联盟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势,激发科学技术创新效能。同时,作为重要合作单位,加入“中国智慧基础设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以重大交通项目为平台,牵头联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深入开展跨海桥梁、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等重要课题研究十余项,累计投入科研资金超3000万元,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格局,推动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公司还引进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院和招商交科等战略合作单位,以共同解决技术管控、人才及科研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从而全方面提升公司的总实力和应对复杂建设任务的能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围绕“三支队伍”尤其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浙交建设聚焦“选才、育才、用才”等环节,完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构筑高质量员工培养长效机制。

  加快引进破解“选才难”。为满足用人需求,在引进上突出“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优势,注重综合素养高、可塑性强,降低“老带新”培育难度。近两年,组织社招29场,校招26场,录用68人,硕博率达到38.3%。目前,企业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专业方面技术人才34人,高级工程师以上人才106人。

  搭建平台破解“育才难”。创新实施人才培养双导师制,以“指导+自选”模式,开展结对师徒思想交流会。搭建多层次“后浪”奔涌平台,积极打造青年双创训练营,推出“博士开讲啦”青年公开课,“星芒”青年在重点项目锤炼中不断成长,13人获评高级职称、14人获评中级职称。此外,公司将“伍建和安全创新工作室”作为青年创新创效主阵地,带领青年积极探索“智慧安监”建设,成功培养了高级技师4名、安全培训师8名。

  人尽其才破解“用才难”。依托科研项目,利用“揭榜挂帅”等机制,跨部门、跨领域组建攻关团队,协作解决重大技术问题,让各类技术人才充分的发挥所学所长,各尽其才、大显身手。为充分满足技术人才个性化发展需要,公司成立“H”型人才发展通道,开辟技术发展路径,拓宽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近两年,已有15名技术人才得到晋升,实现员工发展与公司发展的“双向奔赴”。

  潮从创新涌,千帆向“新”行。浙交建设正锚定目标,奋力奔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出彩,以创新之力跑出高水平发展“加速度”,奋力打造规范高效世界一流建设管理企业。